第一赛马网获悉,从广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获悉,“广州市珠江新城东区城市空间提升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已于7月25日正式通过备案,该项目位于天河区冼村街道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68号,也就是大众熟知的广州赛马场地块。这标志着备受关注的广州赛马场地块在沉寂二十余年后迎来全新篇章。
从公开的备案信息来看,未来整个马场地块的基础配套将围绕交通、公共设施及地下空间做品质提升。项目总投资约151.2亿元,用以新建配套基础设施,包括市政道路、金穗路下穿隧道、以及地上公共空间工程;配套公共设施;公共地下空间开发,包括公共通道,体育设施,停车场以及下沉广场。建设时间为2025年7月至2028年7月。项目建设单位为广州越诚达有限公司,是越秀集团子公司。
▲项目备案信息截图。图源:广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
这块昔日的马场,像一张被时光反复揉搓的纸,褶皱里藏着广州三十年的指纹。如今,151.2亿元的资金如同强效针剂,让纸面重新舒展;围挡上“2028年竣工”的红色倒计时,则像一枚坐标,把过去与未来钉在了同一条时间线上。
广州马场曾名震一时
广州天河区马场始建于1992年,占地33公顷、可容纳4万名观众。曾是仅次于香港沙田赛马场的亚洲第二大赛马场,名震一时。
1992年12月28日,马场广播里说第一匹出场的马叫'幸运星',那是广州赛马场最风光的开端。当时的《羊城晚报》用整版报道过这场开业赛:3万观众把看台挤得像沙丁鱼罐头,穿喇叭裤的年轻人举着望远镜尖叫。
▲广州赛马场旧照,由陈彼德拍摄
资料显示,当时马场光草坪就铺了12万平方米,全部是从新西兰空运来的草种,费用就抵得上当时一个普通家庭十年伙食。
▲陈彼德提供的广州赛马珍藏历史照片
现年70多岁的李伯家住马场边上,他见证了马赛最辉煌的时刻,“那时候买张票要5块钱,相当于我三天的菜钱。”但他偏要带看看,说”这是广州开眼界的时候。”
确实,上世纪90年代的广州,处处都是"开眼界"的时刻:白天鹅宾馆刚接待过英国女王,天河体育中心的亚运会场馆还冒着热气,而赛马场的出现,像给这座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又添了个洋气的注脚。
当时在赛马场做记分员的王姐,还保留着那本蓝色工作证。证上的照片里,23岁的她扎着马尾,胸前别着"工作人员"的红色徽章,背景里能看见模糊的赛道。"每场比赛前都要核对马的编号,那些马比人还金贵,有专门的营养师配餐,每天要散步两小时,连马厩的温度都要控制在22度。"她翻着工作证里夹着的旧报纸,上面有篇报道说,1994年最火的"闪电"马退役时,有观众专门送来鲜花,场面像送英雄退休。
但热闹总有散场时。1999年,政策调整的消息传来,赛马场的锣声渐渐稀疏。最后一场比赛那天,李伯特意去了现场,"看台上的人比平时少了一半,有人举着'再见,老朋友'的牌子,有个老板模样的人把没下注的彩票折成纸飞机,往赛道上扔。"他记得那天的风很大,把看台上的塑料椅吹得哗哗响,像在哭。
黄金地块变烫手山芋
1999年12月,广州赛马场宣布停赛停业。在跑了757场次赛马后,历经七年的广州赛马正式画上了句号。
此后,马场逐步转型为综合性商业区,涵盖餐饮、康体娱乐、家居及汽车等多元业态,不过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马场汽车城
到了2010年,珠江新城显得愈发寸土寸金,真的“火起来了”。2011年,恒大和富力两家地产巨头各自在足球上有所建树,他们趁势分别向广州市相关领导表达出对赛马场的巨大兴趣,但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马会家居
2012年5月,天河区某领导就指出,赛马场被出租用于汽车销售、餐饮等低端产业用途,经济效益极低,年纳税额才2000多万元,与CBD的功能定位极不相称。
▲马场美食场
2014年4月1日,赛马场汽车城关闭,一切喧嚣化为灰烬。此后,外界一直关注着,这块地最终将作何用处?
时过境迁,面对总面积38万平方米,土地性质(体育设施用地)复杂的赛马场,企业想拿下它,亦或者是政府干净收储,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23年底,广州赛马场的马场地块最新效果图正式曝光,《珠江新城东区优化提升城市设计概念方案征集》通过终审,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波士顿国际设计BIDG联合中标。至此,关于广州赛马场的未来规划,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效果图中一条超级中轴将贯穿其中,中央留有大量绿化,两边建筑围合而成,神似新加坡花园城市。中轴上留有大量公共活动空间,不再是纯粹的CBD功能,更像是花城汇升级版。商业部分有消息称将引进店王SKP,整个地下空间规划有露天瀑布,是开放式商业街区形态,商场、绿化与地下空间完美结合,同时预留大量步道通往各个地方,方便游客与市民打卡,层次感也十分丰富。最后以骏马腾飞的雕塑,回应城市记忆。
马场地块是给珠城的成年礼
在广州越诚达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挂着一幅特殊的地图:上面标注着越秀集团过去三十年参与建设的项目——天河体育中心、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北京路步行街、南沙新区的写字楼群。"我们是跟着广州长大的。"公司总经理陈宇峰指着地图上的红点,"马场地块,是我们给珠江新城的成年礼。"
陈宇峰的办公室里,有个旧文件夹,里面是2020年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那时候光调研就花了8个月。"他翻开报告,里面夹着厚厚的问卷,"我们去问了周边38栋写字楼的白领,57%的人说'中午吃饭要排队';去问了附近5个小区的居民,72%的人说'想找个地方遛娃';去问了商户,83%的人说'交通不方便影响生意'。"这些数据像针一样,扎出了项目的方向。
最让陈宇峰印象深的,是对老赛马场员工的走访。"有个叫老黄的驯马师,现在在郊区养鸽子,他带我们去看他收藏的马具,说'当年的马厩通风特别好,夏天都不用开风扇'。"陈宇峰指着规划图上的通风系统,"我们在地下空间设计了类似的自然风道,就是想留住这点智慧。"这种对历史的尊重,也体现在细节上:保留原来的三棵大榕树,复刻当年的灯塔造型,甚至在下沉广场的地砖上,刻上赛马场的历史时间线。
"很多人以为我们是来赚钱的,其实我们在算另一本账。”陈宇峰表示项目建成后,每年能为广州带来8亿元的税收,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周边写字楼的租金可能上涨15%,但公共空间的免费开放,能让更多人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就像北京路改造,我们花了钱修骑楼,看起来亏了,但整条街活了,商户赚钱了,城市变美了,这才是长远的赢。
广州赛马场的故事,从一声锣响到一纸围挡,如今正以城市更新的名义翻开崭新一页。